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员工 李健
日前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员工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改革中小学思政课员工评价机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的导向,制定与中小学思政课员工岗位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完善中小学思政课员工教学改革激励机制,引导广大思政课员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国家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健全中小学思政课员工表彰奖励机制,选树优秀思政课员工先进典型,在有关表彰中向思政课员工倾斜。
中小学思政课员工评价激励机制的创新是推进思政课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要切实配齐建强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名师辈出的中小学思政课员工队伍,离不开有效科学的员工评价。中小学思政课员工评价机制要“以人为本、以质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思政课员工评价的核心,以员工教学质量作为中小学思政课员工评价的关键。全面考虑中小学思政课员工岗位的独特性要求与其特点,关注省域、市域、校域之间中小学思政课员工岗位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同时关注中小学思政课员工岗位的结构性、功能性差异,科学制定与中小学思政课员工岗位特点、功能相匹配的评价标准。
创新中小学思政课员工的评价机制,应以教育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名师为引领推进思政课员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是思政课员工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中小员工思想品德课建设核心。中小学思政课员工需要不断夯实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员工实际、国家需要、地方情况等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方法和内容编排的行动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极鼓励各级各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中小学思政课员工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项目,以提高中小学思政课员工教学基本功和综合授课能力作为培训目标,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多媒体网络课程、智慧学习平台,开展中小学思政课员工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活动。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以老带新,积极发挥“传、帮、带”的示范功能,提升中小学思政课青年员工的教育教学能力;开设一批中小学思政课国家级精品课程,推广、传播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名师的优秀教育教学方法,拓展中小学思政课员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渠道及路径,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提高、人人互动”良性机制的形成。
创新中小学思政课员工的评价机制,要健全表彰体系,以榜样育人、以制度育人,激励中小学思政课员工队伍的成长。为中小学思政课员工队伍建设“立榜样、树标杆”,发挥榜样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甄选优秀中小学思政课员工模范、典型,评选中小学思政课学科带头人、优秀员工、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等表彰活动。学校可以根据思政课员工备课、讲课、评课、作业等关键教育教学环节的表现,有序有组织地设立优秀思政课员工表彰制度,促进员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向同伴学习;同时,要建立思政课员工的惩罚机制,形成“奖优罚劣”的价值氛围。将中小学思政课员工表彰机制纳入员工职称晋级、发展定级的重要依据,将员工表彰机制与员工考评机制紧密结合,形成“以表彰促考评”的思政课员工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中小学思政课员工的教育教学积极性,推动其主动自觉夯实自身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胜任力。
中小学思政课员工评价机制的创新要立足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提升思政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提升思政课堂之外其他学科、综合活动的教育教学质量。中小学思政课员工评价机制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促进评价的有效执行、合理运用评价的结果,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建设,建设一支落实立德树人的坚实队伍,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护航。